上篇文章讲到《不同转子工件做动平衡检测的经验方法》,今天申曼动平衡机厂继续给大家分享针对于转子动平衡的校正的五个技术要点。
一、校正面的选择
消除转子的不平衡,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的操作叫作平衡校正,平衡校正是在垂直与转子轴线的平面上进行的,该平面称为校正平面。 只需要在一个校正面内校正平衡的方式,称为消除转子的不平衡,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的操作叫作平衡校正,平衡校正是在垂直与转子轴线的平面上进行的,该平面称为校正平面。
对于薄盘形状的转子,力偶不平衡很小,实用上都只做单面平衡。例如飞轮,砂轮,风扇叶片,离合器盘,以及最大外径为其净长度的5倍以上的转子等。
对于初始不平衡量很大,旋转时振动过大的转子,在做动平衡之前要做单面平衡,以消除静不平衡。校正最好是在重心所在的平面内进行,以减少力偶不平衡。若重心所在平面不允许去重时,一般应在位于重心所在平面两侧的两个平面内进行。
对于刚性转子而言,一般具有静不平衡与偶不平衡。可在任意选择的与轴线相垂直的两个校正平面内校正其不平衡,即所谓的双平面平衡。校正方法一般采用加重或去重的方式进行。校正平面的位置一般由转子的结构决定。为减少在平衡操作中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力,应设法减少校正量,为此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增加两校正面的距离和校正半径,以取得好的平衡效果。
对于曲轴之类的转子,由于不平衡量校正的角度位置受到限制,用两个校正面达不到平衡要求,因此需要采用三面或五面方式。对于实际工作转速接近或超过临界转速的转子,在工作状态下已经呈挠性,故在平衡时必须考虑旋转引起的挠曲。当实际工作转速接近临界转速时,可用多转速两个以上校正面平衡;当转子转速远远超过一阶临界转速,而达到二阶临界转速时,就必须采用四校正平面以上的平衡法。
二、校正平面数目
校正平面数目和轴向位里的选取根据振型法的原理,有N法和N+2法,即根据待平衡的振型阶数N确定校正平面的数目。主要原则是平衡低阶振型时采用N+2平面,平衡高阶振型时采用N个平面。
至于校正平面轴向位置的选取,要考虑以下两点:能使平衡重量在相应振型下产生较大的平衡效果;在平面上加重的可能性和方便性。但在实际平衡中,选取的校正平面不但要平衡一阶和二阶,而且还要平衡三阶,要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校正平面实际选取一般尽可能均布在转子的有效长度内,这样近似地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而且对于减少高阶不平衡量也有利。
对于影响系数法,校正平面的数目和轴向位置的确定,都应该以振型法为依据,否则,可能会导致计算出的校正质量过大,在实际中无法实现,或显著破坏高阶振型的平衡。
三、平衡转速
平衡的目标是保证转子在一定转速范围内振动满足要求。对于工作转速至少大于一阶临界转速的柔性转子,不但要保证工作转速下振动满足要求,而且要保证启停过程中平稳地通过各阶临界转速。
四、平衡时振动测点
对于振型法,从理论上来说取一个振动测点即可。对于影响系数法,方程组有解的条件是校正平面数目
测点数的确定包括:测点轴向位置的选取和测点方向的选取。
轴向位置的选取原则为:原始振动大;距校正平面较近,且对该平面的加重敏感。
对于其他测点应尽量抛弃,一方面为了减少测点数,另一方面因为这些测点的影响系数正确性较差,代入方程会显著降低校正质量计算的准确性。 测点方向的确定,从理论上说,轴承XYZ三个方向的振动都可以作为平衡计算的依据,但是与不平衡质量有较好线性关系的,一是垂直振动,二是水平振动,最差的是轴向振动。而且水平和轴向振动中,往往会含有较大的非基频分量(不平衡分量为基频分量)。
五、试加平衡质量的选取
无论采用哪种平衡方法,在确定平衡重量之前,都必须正确地选取试加质量。试加平衡质量选取得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平衡试验的成败,特别是在测振幅的平衡中。当转子严重不平衡时或轴承振动过大时,如果试加平衡质量过小,将不会使轴承振动产生显著的变化,也就无法求得正确的校正质量的大小和相位。
试重的选取包括大小和相位两个方面,相位的选取一般根据平衡经验并参考平衡的历史记录。
试重的选取主要原则为:最好加在原始不平衡的反方向,以引起振动的减少;试重大小要合适,既要引起一定的振动变化,又不能引起太大的振动变化。
一、校正面的选择
消除转子的不平衡,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的操作叫作平衡校正,平衡校正是在垂直与转子轴线的平面上进行的,该平面称为校正平面。 只需要在一个校正面内校正平衡的方式,称为消除转子的不平衡,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的操作叫作平衡校正,平衡校正是在垂直与转子轴线的平面上进行的,该平面称为校正平面。
对于薄盘形状的转子,力偶不平衡很小,实用上都只做单面平衡。例如飞轮,砂轮,风扇叶片,离合器盘,以及最大外径为其净长度的5倍以上的转子等。
对于初始不平衡量很大,旋转时振动过大的转子,在做动平衡之前要做单面平衡,以消除静不平衡。校正最好是在重心所在的平面内进行,以减少力偶不平衡。若重心所在平面不允许去重时,一般应在位于重心所在平面两侧的两个平面内进行。
对于刚性转子而言,一般具有静不平衡与偶不平衡。可在任意选择的与轴线相垂直的两个校正平面内校正其不平衡,即所谓的双平面平衡。校正方法一般采用加重或去重的方式进行。校正平面的位置一般由转子的结构决定。为减少在平衡操作中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力,应设法减少校正量,为此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增加两校正面的距离和校正半径,以取得好的平衡效果。
对于曲轴之类的转子,由于不平衡量校正的角度位置受到限制,用两个校正面达不到平衡要求,因此需要采用三面或五面方式。对于实际工作转速接近或超过临界转速的转子,在工作状态下已经呈挠性,故在平衡时必须考虑旋转引起的挠曲。当实际工作转速接近临界转速时,可用多转速两个以上校正面平衡;当转子转速远远超过一阶临界转速,而达到二阶临界转速时,就必须采用四校正平面以上的平衡法。
二、校正平面数目
校正平面数目和轴向位里的选取根据振型法的原理,有N法和N+2法,即根据待平衡的振型阶数N确定校正平面的数目。主要原则是平衡低阶振型时采用N+2平面,平衡高阶振型时采用N个平面。
至于校正平面轴向位置的选取,要考虑以下两点:能使平衡重量在相应振型下产生较大的平衡效果;在平面上加重的可能性和方便性。但在实际平衡中,选取的校正平面不但要平衡一阶和二阶,而且还要平衡三阶,要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校正平面实际选取一般尽可能均布在转子的有效长度内,这样近似地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而且对于减少高阶不平衡量也有利。
对于影响系数法,校正平面的数目和轴向位置的确定,都应该以振型法为依据,否则,可能会导致计算出的校正质量过大,在实际中无法实现,或显著破坏高阶振型的平衡。
三、平衡转速
平衡的目标是保证转子在一定转速范围内振动满足要求。对于工作转速至少大于一阶临界转速的柔性转子,不但要保证工作转速下振动满足要求,而且要保证启停过程中平稳地通过各阶临界转速。
四、平衡时振动测点
对于振型法,从理论上来说取一个振动测点即可。对于影响系数法,方程组有解的条件是校正平面数目
测点数的确定包括:测点轴向位置的选取和测点方向的选取。
轴向位置的选取原则为:原始振动大;距校正平面较近,且对该平面的加重敏感。
对于其他测点应尽量抛弃,一方面为了减少测点数,另一方面因为这些测点的影响系数正确性较差,代入方程会显著降低校正质量计算的准确性。 测点方向的确定,从理论上说,轴承XYZ三个方向的振动都可以作为平衡计算的依据,但是与不平衡质量有较好线性关系的,一是垂直振动,二是水平振动,最差的是轴向振动。而且水平和轴向振动中,往往会含有较大的非基频分量(不平衡分量为基频分量)。
五、试加平衡质量的选取
无论采用哪种平衡方法,在确定平衡重量之前,都必须正确地选取试加质量。试加平衡质量选取得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平衡试验的成败,特别是在测振幅的平衡中。当转子严重不平衡时或轴承振动过大时,如果试加平衡质量过小,将不会使轴承振动产生显著的变化,也就无法求得正确的校正质量的大小和相位。
试重的选取包括大小和相位两个方面,相位的选取一般根据平衡经验并参考平衡的历史记录。
试重的选取主要原则为:最好加在原始不平衡的反方向,以引起振动的减少;试重大小要合适,既要引起一定的振动变化,又不能引起太大的振动变化。
352 浏览